【商品單位】:套【全 套 數】:6枚【整 張 數】:32枚【發(fā)行日期】:1998/2/19【 規(guī) 格 】:30mm×50mm【齒孔度數】:11.5度【設 計 者】:鄒建軍【 版 別 】:影寫版【印 刷 廠】:北京郵票廠
【圖案面值】
J(6--1)鄧小平同志像 50分 4644.7萬枚
J(6--2)解放戰(zhàn)爭時期的鄧小平 50分 4071.9萬枚
J(6--3)和毛澤東同志在一起 50分 4279.9萬枚
J(6--4)中央軍委主席鄧小平 100分 4316.7萬枚
J(6--5)在建國三十五周年慶典上講話 150分 3617.5萬枚
J(6--6)1992年視察南方發(fā)表重要談話 200分 3454.3 萬枚
郵票介紹:
鄧小平(1904年8月22--1997年2月19)祖籍江西吉安廬陵,生于四川省廣安縣協(xié)興鄉(xiāng)牌坊村,原名鄧先圣。5歲進入私塾,學名鄧希賢,6歲進入協(xié)興鄉(xiāng)初級小學念書,11歲考入廣安縣高小,14歲考入廣安縣中學。1919年下半年考入重慶留法勤工儉學預備學校。1920年10月赴法國勤工儉學,在法國5年零2個月期間,前后做工約4年左右(其余1年在黨團機關工作),1922年加入旅歐中國少年共產黨(后改稱中國社會主義青年團旅歐支部),1924年7月轉入中國共產黨。1926年初赴蘇聯(lián)莫斯科東方大學、中山大學學習,1927年春回國,受中共派遣任西安馮玉祥國民聯(lián)軍中山軍事學校政治處處長兼政治教官,并任該校中共黨組書記。1928年至1929年,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29年12月和1930年2月同張云逸、韋拔群、李明瑞等人在廣西先后領導了百色起義和龍州起義,創(chuàng)建了中國工農紅軍第七、八軍,任中共紅七軍前委書記兼紅八軍臨時前委書記和紅七、八軍政委,開辟了右江和左江革命根據地,1931年進入江西中央革命根據地后,任中共瑞金縣委書記,會昌中心縣委書記,江西省委宣傳部部長。1933年因擁護毛澤東的正確主張,被黨內“左傾”領導者撤職,到樂安縣屬的南村區(qū)委當巡視員。后調到中央軍委總政治部任秘書長,不久,負責主編《紅星報》。1934年10月隨中央紅軍長征,年底,任中共中央秘書長。1935年1月,參加在遵義召開的中央政治局擴大會議。紅一、四方面軍會合后,擔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宣傳部長,后任紅一軍團政治部副主任、主任。1937年8月,任八路軍政治部副主任,奔赴華北抗日前線。1938年1月,任八路軍一二九師政治委員,同師長劉伯承共同領導創(chuàng)建了太行、太岳、冀南等抗日根據地。1942年9月,兼任中共中央太行分局書記。1943年10月,代理中央北方局書記。1945年6月當選為中共第七屆中央委員,同年8月,任晉冀魯豫中央局書記和晉冀魯豫軍區(qū)政治委員。1947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書記。6月,同劉伯承率晉冀魯豫野戰(zhàn)軍主力,強渡黃河,發(fā)起魯西南戰(zhàn)役,揭開人民解放軍全國性戰(zhàn)略進攻的序幕。8月,同劉伯承率野戰(zhàn)軍主力,千里躍進大別山。1948年5月,任中共中央中原局第一書記及中原軍區(qū)和中原野戰(zhàn)軍政治委員。11月16日,中央軍委決定由劉伯承、陳毅、鄧小平、粟裕、譚震林組成總前委,鄧小平任書記,指揮淮海戰(zhàn)役。1949年2月,中原野戰(zhàn)軍改編為第二野戰(zhàn)軍,任政治委員。3月,任中共中央華東局第一書記。4月至5月,作為總前委書記,與劉伯承、陳毅等指揮渡江作戰(zhàn),解放南京、上海及蘇、皖、浙、贛等省廣大地區(qū)。9月30日,在中國人民政治協(xié)商會議第一屆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央人民政府委員。
1949年10月1日,參加開國大典,10月19日,在中央人民政府委員會第三次會議上,被任命為中國人民革命軍事委員會委員。10月以后,同劉伯承率部進軍西南,解放川、康、滇、黔等省。11月,中共中央西南局成立,任第一書記。12月,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副主席。1951年領導進軍西藏工作,1952年7月,調北京,任政務院副總理兼財政經濟委員會副主任,后又兼任政務院交通辦公室主任和財政部部長。1954年4月,任中共中央秘書長、組織部部長。9月,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1955年4月,在中共七屆五中全會上,補選為中央政治局委員。1956年9月,在中共八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委員會總書記。1959年4月,繼任國務院副總理、國防委員會副主席。 1966年,“文化大革命”開始后,受到錯誤的批判和斗爭,后被撤銷一切職務。1969年10月,被送到江西省新建縣拖拉機修造廠做鉗工。1973年3月,恢復國務院副總理職務。同年8月當選為中共第十屆中央委員。1975年1月,任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主持黨和國家的日常工作。
1976年4月,“天安門事件”后,中共中央政治局根據毛澤東提議,一致通過撤銷鄧小平黨內外一切職務,保留黨籍。
1977年7月,中共十屆三中全會一致通過恢復其中共中央副主席、國務院副總理、中央軍委副主席、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的職務。8月,在中共十一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副主席,并任中共中央軍委副主席兼中國人民解放軍總參謀長。1978年3月,當選為第五屆全國政協(xié)主席。12月,在中央工作會議上提出的“解放思想,實事求是,團結一致向前看”,被十一屆三中全會確定為全黨工作的指導方針,并根椐他的提議,決定把全黨工作重點轉移到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上來,實行改革和開放的政策。1979年3月,提出必須堅持社會主義道路、堅持人民民主專政、堅持共產黨的領導和堅持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的四項基本原則。1980年9月,五屆人大三次會議接受其辭去國務院副總理職務的請求。1981年6月,在中共十一屆六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共中央軍委主席。全會還通過了在他主持和指導下起草的《關于建國以來黨的若干歷史問題的決議》。1982年,在中共第十二次全國代表大會上著重闡述了必須把馬克思主義的普遍真理同中國的具體實際結合起來,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的論點。9月,在中共十二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政治局常委,中央軍委主席。在中央顧問委員會第一次全體會議上當選為中共中央顧問委員會主任。1983年6月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1984年提出“一個國家,兩種制度”的構想。1987年11月,在中共十三屆一中全會上,當選為中央軍事委員會主席。1988年4月,在第七屆全國人民代表大會第一次會議上,當選為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1989年9月,致信中央政治局,請求辭去中央軍委主席職務。11月,中共十三屆五中全會通過了他的辭職請求。1990年3月,七屆全國人大三次會議接受他辭去中華人民共和國中央軍委主席職務。是第七、八屆全國人大代表。
1978年和1985年,兩次被美國《時代》周刊評選為當代對世界事務最有影響的風云人物。1992年,被英國《金融時報》推選為“1992年世界風云人物”。
出版有《鄧小平文選》(1─3卷)、《建設有中國特色的社會主義》等。
喜歡聽京戲,看足球,打橋牌。
1997年2月19日21時8分,因患帕金森病晚期并發(fā)肺部感染,在北京逝世,享年93歲,2月24日,遺體在北京八寶山革命公墓火化,2月25日,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行追悼大會,江澤民致悼詞。
1997年2月15日,鄧小平同志的親屬致江澤民總書記并黨中央一封信,信中提出,根據鄧小平的遺托,捐獻角膜,解剖遺體供醫(yī)學研究,不留骨灰,把骨灰撒入大海。
1997年3月2日11時25分至50分,鄧小平同志骨灰撒入大海。

《中郵網 kirklandrealestateguide.com》
標簽:1998-3 中國社會主義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的總設計師鄧小平同志逝世一周年(J) 17143
中郵網鄭重聲明:
1、本站所售郵票、錢幣、金銀幣、郵資封片、集郵用品、集郵文獻、禮品等商品均為正品,請您放心購買。。
2、由于收藏品的特殊性,價格有波動,投資有風險,請謹慎!!
3、中郵網保留個別商品因售缺而退款的權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