發(fā)行時間 2016年6月11日
全套2枚 面值2.70元
(2-1)1.20元 非物質文化遺產 1299.98萬枚
(2-2)1.50元 文化遺產 1299.98萬枚
郵票規(guī)格 30×40毫米 橫2枚連印
郵票版別 膠印版
齒孔度數(shù) 13.5度
整張枚數(shù) 20枚(10套)
整張規(guī)格 150×240毫米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發(fā)行量 1299.98萬套
郵票設計 于秋艷
資料提供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保護中心
國家文物局政策法規(guī)司
責任編輯 李可心
印刷廠 遼寧省沈陽郵電印刷廠
最新交易平均價格參考2.5元
文化遺產包括物質文化遺產和非物質文化遺產。物質文化遺產是具有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的文物,包括古遺址、古墓葬、古建筑、石窟寺、石刻、壁畫、近代現(xiàn)代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等不可移動文物,歷史上各時代的重要實物、藝術品、文獻、手稿、圖書資料等可移動文物;以及在建筑式樣、分布均勻或與環(huán)境景色結合方面具有突出普遍價值的歷史文化名城(街區(qū)、村鎮(zhèn))。非物質文化遺產是指各種以非物質形態(tài)存在的與群眾生活密切相關、世代相承的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包括口頭傳統(tǒng)、傳統(tǒng)表演藝術、民俗活動和禮儀與節(jié)慶、有關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間傳統(tǒng)知識和實踐、傳統(tǒng)手工藝技能等以及與上述傳統(tǒng)文化表現(xiàn)形式相關的文化空間。
文化遺產是傳承一個國家歷史文化,維系民族精神的不可再生的珍貴資源。我國文化遺產蘊含著中華民族特有的精神價值、思維方式、想象力,體現(xiàn)著中華民族的生命力和創(chuàng)造力,是各民族智慧的結晶,也是全人類文明的瑰寶。保護文化遺產、保持民族文化的傳承,是增進民族團結、維護國家統(tǒng)一、社會和諧的重要文化基礎,更是維護世界文化多樣性和創(chuàng)造性、促進人類共同發(fā)展的前提。我國于2005年12月決定設立文化遺產日,日期為每年6月的第2個星期六。2016年是第11個文化遺產日,今年文化遺產日的主題是“讓文化遺產融入現(xiàn)代生活”。
2016年6月11日,為紀念我國第11個文化遺產日和宣傳保護文化遺產,中國郵政發(fā)行了《文化遺產日》紀念郵票,全套2枚。
(2-1) 非物質文化遺產
畫面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志為中心,用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項目昆曲藝術、珠算、剪紙、端午節(jié)、雕版印刷技藝、古琴藝術環(huán)繞展示在周圍。
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志:外部圖形為圓形,象征著“循環(huán),永不消失”;內部圖形為方形,與外圓對應,天圓地方,表達“非物質文化遺產存在空間有極大的廣闊性”;圖形中心造型為古陶最早出現(xiàn)的紋樣之一的魚紋,隱含“文”字。“文”指非物質文化遺產,而魚生于水,寓意“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源遠流長,世代相傳”;圖形中心,抽象的雙手上下共護于“文”字,意取“團結、和諧、細心呵護和保護非物質文化遺產、守護精神家園”的寓意。圓形內上下分別為中英文“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識圖形傳達出古樸和質拙感,一方面反映了非物質文化遺產的生存現(xiàn)狀,另一方面彰顯了中國政府和人民保護祖國非物質文化遺產的強烈責任心和使命感,表現(xiàn)出中華民族團結、奮進、向前的時代精神。標志于2006年6月10日中國第一個“文化遺產日”發(fā)布。
昆曲藝術2001年5月18日第一批入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珠算2013年12月4日第八批入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剪紙、端午節(jié)、雕版印刷技藝2009年10月2日第四批入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古琴藝術2003年17月7日第二批入錄“人類口頭和非物質遺產代表作”名錄。
(2-2) 文化遺產
畫面以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為中心,用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長城、福建土樓、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宮、秦始皇陵兵馬俑環(huán)繞展示在周圍。
中國文化遺產標志:外部圖形為圓形,上方為簡體中文“中國文化遺產”;下方采用漢語拼音“ZHONG GUO WENHUA YI CHAN”,各民族自治地方可使用當?shù)厣贁?shù)民族文字,在對外交往工作中可使用英文“CHINA CULTURAL HERITAGE”或其他國家文字。內部圖形為圓形,為“四鳥繞日”金飾圖案。圖案中向四周噴射出十二道光芒的太陽,呈現(xiàn)出強烈的動感,象征著光明、生命和永恒。十二道太陽光芒與四鳥的“十二”與“四”是中國文化經常使用的數(shù)字,諸如十二個月、十二生肖、四季、四方等等,表達了先民們對自然規(guī)律的深刻認識。環(huán)繞太陽飛翔的四只神鳥,反映了先民們對美好生活的向往,體現(xiàn)了自由、美好、團結向上的寓意。而整體完美的圓形圖案寓意民族團結、和諧包容,圓形的圍合也體現(xiàn)了保護的概念。標志的標準色彩為金色,也可根據(jù)不同需要使用其他顏色。標志核心位置的金飾文物圖案,除配合文字使用外也可單獨使用。于2005年8月17日發(fā)布。
“四鳥繞日”金飾2001年出土于四川成都金沙遺址,畫面是四只神鳥圍繞著太陽飛行,專家也將其命名為“太陽神鳥”。這是本世紀中國考古的一個重大發(fā)現(xiàn)。這一金飾圖案構圖嚴謹、線條流暢、極富美感,是古代人民“天人合一”的哲學思想、豐富的想象力、非凡的藝術創(chuàng)造力和精湛的工藝水平的完美結合。
長城、敦煌莫高窟、北京故宮、秦始皇陵兵馬俑1987年12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福建土樓2008年7月被列為世界文化遺產。
本套郵票采用連印形式,分別以中國非物質文化遺產標志和中國文化遺產標志為中心,從人類非物質文化遺產代表作名錄和世界文化遺產名錄中選取具有代表性的中國項目,用線描的表現(xiàn)形式環(huán)繞展示在周圍。畫面以宣紙的紋理和邊框形式進行藝術化處理,整體風格古樸、簡潔,主題明確。郵票兩邊齒孔中間一個為橢圓形齒孔。
發(fā)行時間 2017年6月11日
全套1枚 面值1.20元
(1-1)1.20元 一帶一路,共贏發(fā)展
郵票規(guī)格 36×36毫米
副票規(guī)格 36×36毫米
郵票版別 膠印版
齒孔度數(shù) 13.5度
整張枚數(shù) 12枚(3×4)
郵票設計 馬立航
印刷廠 北京郵票廠
最新交易平均價格參考28元(整版)
發(fā)行時間 2019年6月11日
全套2枚 面值2.40元
(2-1)1.20元 江漢攬勝圖(局部) 1115.92萬枚
(2-2)1.20元 江漢攬勝圖(局部) 1115.92萬枚
郵票規(guī)格 32×50毫米
郵票版別 膠印版
齒孔度數(shù) 13×13.5度
整張枚數(shù) 版式一 16枚、版式二 8枚(4套)
整張規(guī)格 版式一 163×236毫米、版式二 191×138毫米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發(fā)行量 1115.92萬套
版式二發(fā)行量 119.97萬版
郵票設計 王虎鳴
小型張雕刻者:白金
資料提供 武漢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責任編輯 李可心
印刷廠 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最新交易平均價格參考2元
版式二最新交易價格參考16元
中國2019世界集郵展覽定于2019年6月11日-17日在湖北武漢國際博覽中心舉行。本屆郵展以“繁榮互促,和平互信,文化互鑒,生態(tài)互助”為主題,是我國繼1999年、2009年之后再次舉辦這一集郵盛會,也是集郵界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70周年、以集郵文化這一獨特的方式展現(xiàn)十八大以來我國取得的輝煌成就、推動郵政和集郵領域的文化交流與國際合作的一項重要活動。
郵票和小型張延續(xù)了中國舉辦世界郵展發(fā)行郵票的系列性安排,以匯聚舉辦地文化底蘊和代表中國傳統(tǒng)文化精粹的國寶級文物,來烘托出世界郵展的主題。
郵票選取現(xiàn)藏于武漢博物館的明代絹本畫《江漢攬勝圖》為表現(xiàn)內容,該畫畫面雄偉開闊、筆墨精細、層次分明,遠處山峰層巒疊嶂,近處千帆林立,晴川閣、黃鶴樓隔江相望,鸚鵡洲上綠樹掩映,清晰描繪了明代武漢三鎮(zhèn)的山水佳境和繁榮盛景。郵票采用左右出血的簡潔版式設計,形成連票設計形式,將古畫風貌完整呈現(xiàn)。
兩枚郵票使用多色膠印工藝印制,通過古畫復原技術對《江漢攬勝圖》局部進行復原處理,在保留其古樸的韻味基礎上,再現(xiàn)了古畫的神采。郵票版式二以0.6毫米齒孔打出“CHINA2019”字樣,呈現(xiàn)本屆郵展舉辦地和年份。0.6毫米孔徑齒孔首次在紀特郵票上使用。
郵票由郵票印制局副總設計師王虎鳴設計,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雕刻師白金雕刻,與河南省郵電印刷廠的印制技術相結合,共同為集郵者獻上一套精美絕倫的郵票精品。
發(fā)行時間 2019年6月11日
(1-1) 6元 曾侯乙尊盤 759.07萬枚
小型張郵票規(guī)格 半徑31毫米(圓形)
小型張外形規(guī)格 146×95毫米
小型張版別 膠雕套印
小型張齒孔度數(shù) 13度
防偽方式 防偽紙張、防偽油墨、異形齒孔、熒光噴碼
發(fā)行量 759.07萬枚
郵票設計 王虎鳴
小型張雕刻者 白金
資料提供 武漢博物館、湖北省博物館
責任編輯 李可心
印刷廠 河南省郵電印刷廠
最新交易平均價格參考8元
小型張郵票圖案選取現(xiàn)藏于湖北省博物館的曾侯乙尊盤為表現(xiàn)內容。曾侯乙尊盤出土于湖北省隨州市曾侯乙墓中室,由尊和盤兩件獨立器物組成,是春秋戰(zhàn)國時期青銅器中最復雜、最精美的器件之一。曾侯乙尊盤采用失蠟法鑄造,代表了中國古代青銅器鑄造工藝的巔峰,為我國首批禁止出國(境)展出的文物。小型張邊飾以單色線條勾勒出的江水、祥云、武漢標志性建筑——黃鶴樓以及本次世界郵展的展徽為設計元素,色調古樸雅致。
小型張則首次使用膠雕套印結合冷燙的技術工藝。曾侯乙尊盤做為國寶級青銅器,因其復雜的制作工藝、精細的花紋圖案,受限于雕刻印制能力等因素,一直未能在方寸之中展現(xiàn)。此次借世界郵展在湖北武漢舉辦之機,通過設計者精心的設計、雕刻者精湛的雕刻技藝,將曾侯乙尊盤完美呈現(xiàn)于小型張郵票圖案之上。在小型張邊飾上則使用了冷燙工藝,從多個角度看,黃鶴樓、江水、祥云等圖案在紫色和金色間交互變換。郵票的版式一和版式二邊飾上還印制了二維碼,用微信掃描可以查看郵票詳情介紹、相關資訊文章,欣賞圖稿和宣傳音頻視頻等。
郵票由郵票印制局副總設計師王虎鳴設計,中國印鈔造幣總公司雕刻師白金雕刻,與河南省郵電印刷廠的印制技術相結合,共同為集郵者獻上一套精美絕倫的郵票精品。
另發(fā)行特殊工藝小型張1枚。特殊工藝小型張為單色雕刻印制,此枚小型張紙張為帶有中國郵政LOGO的水印郵票紙。發(fā)行量為40萬版